1965年,美印联合从喜马拉雅山监视我国核试验,结果印度却遭了殃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2:25 点击次数:154
1965年美国为了监控我国的核武器研制情况,竟然勾结印度准备将一座核动力间谍装置搬到喜马拉雅山,从而实现对我国核试验的长期监听,结果途中遭遇暴风雪,核动力装置的燃料棒被大雪掩埋不知所踪,印度最终只能被迫吞下核泄漏的苦果。
罗布泊上空的巨响
1964年我国在罗布泊成功引爆第一枚原子弹后,美国就开始千方百计的打探我国的核武器研制情况。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,美国人唯一能够深入我国腹地进行侦察的装备就是U-2飞机,效果不佳不说,而且还经常被我军导弹部队打下来,于是为了打破僵局,美国人决定放弃高空侦察,转而从我国西部边境入手。
被击落的U2
最终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李梅提出了一个阴险的计划,那就是从喜马拉雅山顶,利用地形优势监视我国核武器的研制进展,但由于喜马拉雅山常年人迹罕至,根本不可能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、补充电能。于是在那个万物皆可核的情况下,美国工程师研究出了一款足以用几十年的核间谍装置。最后该装置会以“登山探险”或者“登山科研”的名义安装上去,这样才能避免被我国发现,从而避免外交纠纷。
李梅
但问题是喜马拉雅山脉两侧最主要的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,美国在这一区域根本就插不上手。计划要想顺利实施,只能从印度入手,恰好当时的印度也十分在意我国的核武器研制情况,所以双方一拍即合。按照计划美国人出设备和大部分的登山队员,印度则负责领队,同时为登山队做好后勤工作,为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,美国官方还秘密在本土找了一处地方专门训练这些人。最终在1965年6月这支心怀鬼胎的联合登山队背着57公斤重的核设备开始向楠达德维山进发。
美印联合登山队
但最终美国人还是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,虽然楠达德维山在印度境内,利于登山队隐秘自己的行踪。但7816米的海拔再加上陡峭的山势,其攀登难度丝毫不亚于珠峰。登山队为了行动方便,特意将间谍装置拆分为了几个部分,准备用人力扛上去,可是走到一半突然狂风大作,天降大雪。眼看遭遇了暴风雪,登山队只能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撤离,撤离途中提供能量的核燃料棒不翼而飞(也有说为了方便撤离将核燃料棒就地掩埋了起来,准备等天气好转后派人返回收集,结果后来回去后找不到了)。
堪比珠峰的楠达德维山
这下印度彻底慌了,要知道那些顺着山势流下来的雪水全都进入了印度,供居民正常生活。要是印度民众知道了实情,那可不好解释了。于是印度方面便一直催促美国人寻找遗失的燃料棒,但美国前前后后一共找了8轮,工作人员甚至用盖革探测器一寸雪地一寸雪地的找,结果还是毫无进展,就这样那些遗失的燃料棒音讯全无。
登山队
1978年4月印度总理莫拉尔吉·德赛更是在议会上直言:“美国和印度曾经合作,准备秘密将核间谍装置安装到楠达德维山”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印度国内抗议声不断,大量的民众堵在美国大使馆面前讨要说法,表示为什么要将这么危险的装置安装在印度?同年《华盛顿邮报》也揭露了此事,声称美国和印度联合将核间谍装置安装在了喜马拉雅山脉,而且毫不避讳的表示就是为了监视我国。只不过没想到最后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莫拉尔吉·德赛
直到2005年印度在楠达德维山脚采集的水样中检测到了钚的同位素,而这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压根就不存在,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那几根遗失的核燃料棒。2021年印度北阿肯德邦雷尼村发生了山洪,当地居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遗失的核燃料棒发生爆炸,从而导致了这场山洪,尽管这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山洪,但附近居民的“核恐慌”早就深入人心。
印度山洪
然而即使是这样,美国也没有放弃该计划,根据后面的爆料,1967年经过充足的准备后,美印登山队最终在第三次攀登时,顺利在喜马拉雅山某处安装了一套核间谍装置,该装置由爆炸观测和导弹监视两部分组成。安装不久后就接收到了该设备发出的信号。一直到1997年10月我国暂停核试验之后该装置才停止工作。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